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镍铬不锈钢  >  不锈钢头条 > 正文

Mysteel:碳中和下不锈钢在氢能源与汽车行业的得与失

前言: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未来能源转型发展的方向已经确定,天然气将逐步替代煤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中国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氢气作为零碳的能源载体,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多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日前,深圳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氢能的利用需要从制氢开始,由于氢气在自然界极少以单质形式存在,需要通过工业过程制取,而所有的制氢设备都需要使用不锈钢。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和电动车自身优势凸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实现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意味着汽车排气管不锈钢需求顶峰已显,随之需求逐渐缩减。

一:氢能应用场景

对于氢能源来说,其应用领域的首选是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氢的市场需求。以氢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技术逐渐成熟,正在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当前日本丰田、本田为主的汽车厂商,韩国现代等车企,已经将乘用车规模化生产,尤其是丰田汽车,旗下mirai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销量总量超过了1万台,二代mirai正在推向市场,而其产能拟在两年内扩大10倍,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另外,氢能在非道路运输方面的应用正在推广。2018 年,法国阿尔斯通集团生产的燃料电池列车在德国投入运营,英国、荷兰等国也在积极发展氢动力列车。2020年12月30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佛山高明上线载客开跑,标志着世界首条氢能源有轨电车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我国现代有轨电车驶入“氢时代”。

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热电联供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分布式清洁供暖方式,越来越多国家与地区开始关注,在我国国内尚属新鲜事物。

二:不锈钢在氢能领域的需求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到,从制氢设备到氢能的利用,都需要使用不锈钢。电解槽和燃料电池部分组元都是采用不锈钢制造而成。燃料电池是未来汽车降低碳排放的解决方案,根据SMR的观点,到20302035年不锈钢在氢能领域的使用将完全弥补不锈钢在汽车行业失去的市场份额,氢能源是新兴领域,需要做好准备参与到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中来。

三:不锈钢在汽车行业的需求趋势

汽车行业是不锈钢材料发展和应用较多的领域。汽车行业用不锈钢主要以汽车排气系统用钢为主。每辆车不锈钢用量一般为24kg-30kg,其中排气管不锈钢用量一般为15kg-22kg,排气管用钢量占比超过50%,甚至达到90%以上。排气管用不锈钢以409、439、436钢种为主,部分也有304,其80%为铁素体不锈钢。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总销量2531万辆,期中新能源汽车137万辆(不需要汽车排气管),传统燃油汽车2394万辆(需要汽车排气管)。如果传统燃油汽车按每辆18.5kg不锈钢来测算,意味着需要44.3万吨不锈钢。

2022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暨投资合作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对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判。他认为,总体来看,未来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10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传统燃油汽车销量2270万辆,环比2020年2394万辆出现负增长5.2%。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传统燃油汽车销量2250万辆,环比2021年2270万辆出现负增长0.9%。

随着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和电动车自身优势凸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实现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意味着汽车排气管不锈钢需求顶峰已显,随之需求逐渐缩减

四:阻碍氢能发展的因素

当前阻碍氢能大力发展的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过于高昂。成本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制氢成本,第二是加氢站的建设,三是氢燃料电池成本。三者都非常依赖产能和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整个产业链成本都处于高位。就拿使用端来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及周边市场上,终端的氢能市场价格在70元/公斤,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价格在80-120元/公斤。以北京区域大巴车为例,每百公里氢能耗8公斤,即每百公里需560元,与汽柴油车相比竞争力严重不足。因此氢能源汽车更大的市场应该是在公共交通领域,货车领域,这个提供的燃料动力相比电池车更耐用。

从中长期看(2050年),由于能源转型大趋势及氢能独特的优势,氢能产业继续被看好,但近期能否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政策补贴是否会延续,或是否会进一步增加补贴,第二是产业链成本下降的速度。

资讯编辑:祁琴慧 13001995127
资讯监督:魏铮 1868826516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