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镍铬不锈钢  >  轻工家电 > 正文

广西“十三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十三五”期间,广西经济正值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在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广西吹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着力“培育产业树,打造产业林”,开创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机械工业领域,玉柴集团正成为行业强势复苏的重要推动者:公司今年第十万台通机动力暨第一万台挖掘机动力顺利下线,标志着玉柴通机动力板块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10万台销量目标。“十三五”以来,玉柴不仅在传统动力领域领先推出全系列满足车用国六排放法规和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的发动机,而且在新能源领域成功完成技术路线的确定并推出新品,形成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动力并驾齐驱的产品战略全布局。

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轻工业振兴发展扬帆起航。柳州智能家电产业园、梧州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崇左山圩林产林化基地等一批轻工业产业园加速崛起,造纸及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桂酒等轻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2020年,我区以超常规举措推动“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先后出台“1+5+2”等系列政策文件,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项目精准调度和要素保障,在“五网”建设支撑下,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经济运行突出呈现“应对有力、较快恢复、稳步向好”的特点。

5年来,广西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全方位展现稳步向好态势。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6—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呈增长态势。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1237亿元,比2010年翻1.03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3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745元、比2010年翻1.03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676元、比2010年翻1.59番,提前完成“两个翻番”目标,实现了全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转型升级步伐进入快车道。全区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得到优化提升,三大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15.3∶45.9∶37.8调整为2020年10月的13.1∶32.4∶54.5,总体呈现一产比重稳中提质、三产比重明显上升的态势。

——创新驱动活力持续迸发。截至2019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5%,“两化”融合总指数为84.0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93%。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19年末广西综合交通实体线网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1万公里,增幅7.9%。全区高铁运营里程1771公里,动车通达区内12个设区市和周边所有省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92%以上的县通高速公路;共有7个民航机场,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2900万人次;全区港口通过能力达3.8亿吨,成为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全区14个设区市均开通5G网络,建成4338个5G基站,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

11月24日上午9时许,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2020年第4000列海铁联运班列,满载电子设备、服装等产品从钦州东站发出,驶向四川城厢站。截至11月24日17时,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达4020列。从2017年开行不到200列到如今突破4000列,集装箱吞吐量从2017—2019年连续突破200万、300万标箱,增速始终保持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这是“十三五”期间我区开放发展成效显著的一个生动体现。

速度与活力并非突然而至。2018年以来,广西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部署,倾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

开办企业平均时间,由7.7天压缩至0.5天,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各类办证、办事时间不断刷新,获得水电气的时间和成本均大幅压减。建成西部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100%全覆盖,2020年1—10月,广西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8.05小时,进出口通关时间较2019年分别压缩38.46%、45.03%。政务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企业和群众只需到“一扇窗”就能办“百家事”,全区5708个事项实现“同城通办”,并出台了《广西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补齐了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法制短板。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一年之际,吸引新入驻企业4893家,入驻企业总数突破1.3万家,85家金融机构(企业)落户中国—东盟金融城,27家龙头企业入驻南宁核心基地。

5年来,“抢抓机遇”已成为贯穿广西“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关键词:获批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广西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2019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4694.7亿元,比2018年增长14.4%,增幅较全国高11个百分点。

经过17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永久落户南宁的东博会服务范围从中国—东盟“10+1”拓展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5”乃至更大区域,成为增强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有效公共平台,成为广西最闪亮的名片。2019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2334.7亿元,同比增长13.3%,占49.7%,东盟连续20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西与东盟贸易仍保持稳定,1—10月对东盟进出口达1879.2亿元。

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深度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高脱贫质量。

“十三五”以来,广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瞄准深度极度贫困,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因村因户因人分类精准施策,稳扎稳打,连战连捷。在2016—2019年国家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广西连续4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产业扶贫、粤桂协作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2020年11月20日,自治区政府批准融水、三江、那坡、乐业、隆林、罗城、大化、都安8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广西106个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意味着,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百年的绝对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南宁那考河时曾用“流连忘返”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并赞许“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广西正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8—2019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2020年1—10月,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3%,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环境空气质量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截至2019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45%,石漠化面积减少率位居全国首位,并成功创建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广西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县总数全国排名前列。

今年8月,来自靖西市新甲乡甲赛村贫困家庭的黄恩师,得益于我区开展的“两后生”职业培训计划,一度面临辍学的他,顺利就读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如今,一技在身、一证在手的黄恩师,对于未来的技能就业充满了信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好日子,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期盼。

5年来,我区深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居民就业和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1.3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0%,低于国家目标控制数1.9个百分点;2016—2020年11月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203.79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实现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983.68万人,较2015年增加242.17万人,参保率98.5%。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站在“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门槛回眸,广西的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资讯编辑:聂婧妍 021-26096502
资讯监督:魏铮 1868826516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