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钢铁 有色 煤炭 煤化工 石油 农产品 钢联数据 工程 招标 钢银电商 搜搜钢 及韵物流 国际 海运 期货 指数 技术 钢厂 会展 研究 快讯

李成先生在太原2012年不锈钢年会上的讲话

2012-07-27 14:57 来源:[ 我的不锈钢网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纪念中国不锈钢工业化生产60周年。

100年前,不锈钢的诞生,树立了现代冶金史上一座里程碑,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00年来,作为“钢中精品”的不锈钢,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不锈钢制造和应用能力,成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1952年,新中国的第一炉不锈钢冶炼成功,以此为起点,掀开了我国不锈钢工业化生产的崭新篇章。60年来,不锈钢这种“神奇的金属”,在新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道经的演化,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较完整的不锈钢工业体系。在此过程中,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异军突起,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贡献突出,对全球不锈钢生产健康发展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天,我们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回顾总结60周年来的发展成就,对于我们学习借鉴前人的不懈追求和成功经历,汲取奋勇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我国不锈钢工业化生产的60年历史,我们可以把前30年概括为“蓄势待发的30年”,把后30年概括为“快速飞跃的30年”。

一、蓄势待发的30年,奠定了不锈钢发展的基础

我国不锈钢工业化生产的前30年,是指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初这一段时期。这段时期,经过数百万钢铁人的顽强拼搏,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焦化、耐材、铁合金、碳素等要素结构比较完善,地质勘探、工业设计、建设施工、设备修造、科学研究、冶金教育等门类比较齐全,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大中小相结合,具有3500万吨钢生产能力的新中国钢铁工业体系。作为钢铁工业中特殊钢的重要分支,不锈钢在这段时期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钢铁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始了中国不锈钢工业化生产。

新中国诞生之初的1952年,是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前一年。在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钢铁工业非常落后的条件下,一批冶金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职工,怀着工业救国、科技救国的爱国之心,客服重重困难,用当时并不先进的工业电炉,相继在华北的太钢、东北的大连和抚顺钢厂、西南的重庆特钢生产出了特殊钢中较难生产的不锈钢。当时,全球不锈钢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00万吨,我国的不锈钢生产在起步阶段还非常弱小,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意义,从此中国开始了不锈钢的工业化生产。

2、向苏联学习先进技术,加快不锈钢工业化生产步伐。

在新中国不锈钢工业发展的初期,得到了前苏联在装备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比如,北满特钢的长材装备,太钢的1000mm初轧机。2300mm四辊中板万能轧机和1700mm炉卷轧机等等,都是前苏联提供的装备。前苏联还派来了季米特洛夫、朱也夫等冶炼专家,卡洛布克等轧钢专家,指导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冶炼和轧制不锈钢。前苏联的援助,有力帮助了我国不锈钢工业加速发展,不锈钢产量、品种、质量都有了很大进步。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了国防和工业急需的关键材料。

1959年,前苏联领导人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停运设备,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造成也严重损失。中国的不锈钢工业同样遭遇了严重的挫折,钢铁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攻克一道道难关,在不锈钢生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比如:

国防军工材料的突破:北京钢铁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与中国冶金战线广大职工相结合,团结奋战,大胆探索,在工艺设备落后的条件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坚克难,成功研究开发了国防急需的多种不锈钢和新1号、新2号、新3号、新13号等高镍耐蚀合金材料。

不锈钢无缝管和中厚板突破:国家组织骨干钢铁企业开展大协作,共同研制不锈钢重点品种。第一批不锈钢无缝管是由大连特钢提供坯料,由鞍钢轧制成功的;第一批不锈钢中厚板是由抚顺特钢冶炼钢锭,有鞍钢生产出来的。

不锈钢特殊品种突破:由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使用单位开展三结合,成功研制了工业急需的材料如超低碳不锈钢和尿素用耐蚀不锈钢等。

4、自主研发,掌握了不锈钢生产的在重大技术。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职工,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围绕不锈钢生产中的关键工艺技术设备难题开展科技攻关,掌握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比如:

炉外精炼技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太钢与北京钢铁研究院等单位密切合作,打破了技术封锁,有最小的0.5吨实验炉开始,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6吨、18吨AOD炉;大连特钢与北京钢铁学院等单位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一座VOD炉。这两项炉外精炼技术自主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不锈钢工业化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得到了解决。

打通了不锈钢成卷宽冷轧板带的生产线:国家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把太钢建成全国不锈钢板材生产基地,明确要求太钢要大力发展“两板一片”。“两板”是指不锈钢的中板和薄板,“一片”是指硅钢片。太钢与各科研院所通力合作,联合攻关,解决了工艺技术设备方面的众多难题,打通了不锈钢成卷宽冷轧带生产线,结束了低效率、低质量、单片生产不锈钢的历史。

不锈钢连铸技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太钢建成了国内第一台立式板坯不锈钢连铸机,把普通钢连铸技术成功移植到不锈钢生产中,结束了大钢锭生产不锈钢低成材率、低效率的历史,不锈钢轧制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对于中国不锈钢工业来说,蓄势待发的30年,蓄的是大力培养人才队伍,壮大人力资源之势;蓄的是学习掌握先进工艺技术,提高不锈钢制造水平之势;蓄的是深入探索不锈钢科学机理,积累科研实力之势。更为弥足珍贵的是,在蓄势待发的30年,中国不锈钢工业养成并发扬光大着四种伟大精神:即工业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向苏联学习的赶超先进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主研发、打破垄断的自强自立精神。中国不锈钢工业在这30年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是推动中国不锈钢工业阔步前进的强大动力。

二、快速飞跃的30年,确立了不锈钢大国的地位

改革开放,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创新的活力充分激发,经济获得了大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GDP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锈钢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才有了最近30年不锈钢市场的空前繁荣和不锈钢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中国从微不足道的不锈钢生产小国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不锈钢生产大国。这段时期,中国不锈钢工业呈现出几个显著变化。

1、不锈钢消费量持续大幅增长。

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不锈钢产量仅能满足少量的国防及工业需求,1980年的消费量只有6万吨,其中有一半依靠进口。不锈钢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改革开放后,不锈钢开始悄然进入了百姓生活,有不锈钢餐厨具、器皿等;不锈钢也进入到了家庭装修和城市建设,进入到了家电、啤酒制造等轻工领域。到上世纪90年代,旺盛的民用需求,刺激了不锈钢消费持续大幅增长,不锈钢表现消费量由1990年的26万吨增长到1999年的153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1.8%,远远超过全球不锈钢年均4.4%的增长率。

2、我国成为不锈钢进口第一大国。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不锈钢年产量一直在20万~40万吨之间徘徊。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锈钢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内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不锈钢冷轧板材的缺失,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1999年,我国进口不锈钢126万吨,成为世界第一的不锈钢进口大国。

3、不锈钢制造企业日趋多元。

从“九五”以后,国家采用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鼓励国企大力发展不锈钢,根据宝钢、太钢所具备的优势,确立了“南宝北太”的不锈钢发展布局;同时,国家通过减免税收等鼓励政策,支持地方和企业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发展不锈钢,张浦、宁波宝新、上海克虏伯等相继诞生;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还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发展不锈钢,比如温州的无缝管产业集群,佛山的焊管和冷带产业集群,以及西南、泰山、青山等知名的不锈钢民营企业,纷纷崭露头角。国家采取各种鼓励政策,调动起了国企、民企和外资三种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性,多元性、多层次、多渠道共同推进不锈钢发展,促进了不锈钢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

进入本世纪,我们更是迎来了不锈钢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支撑起了巨大的不锈钢市场需求,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加上不锈钢工业长期积累的人才、技术、装备、经验等方面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有力推动着我国不锈钢工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具有以下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一是不锈钢数量增长实现大跨越。

——不锈钢的消费量世界第一:十年间,我国不锈钢消费量年均增速为17.2%,连续成为世界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国,2011年消费量达到973.6万吨。

——不锈钢的产量世界第一:2006年,我国不锈钢产量为530万吨,超越了占据世界首位长达30多年的日本,至今一直位居全球第一。十年间,不锈钢产量的年均增速为35.5%,2011年产量达到了1259万吨。

——占全球产量份额不断扩大:十年间,我国不锈钢产量占全球的份额由3.8%大幅提升到39.2%,中国在全球不锈钢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成为不锈钢净出口国家:十年间,我国不锈钢人均消费水平由1.8kg大幅提高到7.2kg,远高于世界人均5.8kg的平均水平。

二是自主创新了大量国际一流的工艺技术装备。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技改升级,我国的不锈钢制造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比如,太钢建成了300万吨不锈钢板材生产线,一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不锈钢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一,201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302万吨,又比如,以西南不锈钢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引进了乌克兰GOR冶炼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成了冶炼、连铸、热连轧、酸洗等全套国产化的不锈钢板材生产线,以最少的投资、最短的时间,快速建成了国际一流的不锈钢板材生产企业。

三是品种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由于研发能力的增强、工艺技术设备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不锈钢品种质量水平显著提升,除极少数产品外,我们可生产品种规格最齐全的产品,可生产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和超级不锈钢;钢材性能、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部分高端产品质量超过世界最高水平;板、管产品实现批量出口,产品质量得到国际市场高度认可;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行业联合等方式,攻克了超超临界锅炉用管等许多高端特殊材料的制造难题。

四是创出了大量使用低价原料红土镍的新路。

从2005年开始,我国企业以低品位红土镍矿为原料,采用高炉法和矿热炉生产出低于常规镍铁中镍含量的镍生铁,闯出一条使用低成本镍原料冶炼不锈钢的新路,大幅降低了不锈钢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不锈钢的国际竞争力。2011年,我国进口红土镍矿4805万吨,生产含镍生铁相当于25.4万吨纯镍,占镍总需求量的近一半。

三、加快转型升级,向不锈钢强国奋进

对于我国不锈钢工业过去6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前面临的严峻困难和挑战、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业界有着广泛的共识。我国不锈钢工业当前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能严重过剩、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等。大家普遍认识到,不锈钢工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正在进入低速增长期;全行业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将延续很长时期,必须做好长期过“严冬”的准备;必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不锈钢工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由不锈钢大国向不锈钢强国的转变。加快建设不锈钢强国,要求我们必须把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落实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推进管理进步等方面。这里,我着重提三点意见。

一要下大力气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升级。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是不锈钢工业调整结构的首要任务,这既是钢厂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应对当前困难、提升竞争力的突破口,也是不锈钢行业满足下游用钢行业转型升级要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由不锈钢大国转变为不锈钢强国的必由之路。经过是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我国不锈钢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显著增强,完全有能力生产出更多的、独一无二的原创性产品,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取发展主动权。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即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多培育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多培育领先性的战略产品,推动不锈钢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中国创造”升级

二是要不断提升服务型制造能力。

不锈钢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更加关注服务能力的提升。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在转型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服务型制造正在成为一种新型业态,成为制造业实现增值的主要途径。发展服务型制造是不锈钢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钢厂不仅要有能力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钢材,还要有能力为用户提供高性能刚才的应用方案和全面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服务增值,提高不锈钢工业的制造精致化、服务精细化程度,这是提升我国不锈钢工业制造水平的重要内容。

三是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钢厂把加强产业链假设作为重要的经营策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产业链整合过程中,有效对接资源开发、产品制造和市场开发三大环节。加强产业链建设,对于钢厂而言,可以在上游获取稳定可靠的资源供应,规避因上游资源市场波动而产生的经营风险,从而可以更稳定的增加投入,为下游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对于整个不锈钢工业而言,有利于优化产品发展环境、改善与上下游行业的协作关系、确立竞争合作新秩序、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当前,不锈钢行业的竞争形态,正在呈现出由单个企业竞争向产业链整体竞争转变的新趋势。不锈钢企业要积极适应当前的竞争新形势,更加主动的融入产业链、构建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和上下游企业、和同行、与科研机构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链联盟,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现竞争价值最大化。

各位同仁,60年的辉煌成就激励着我们,加快建设不锈钢强国的光荣使命召唤着我们。只要我们志存高远,奋发有为,敢于创新,甘于奉献,我们就一定能创造出不负前辈、无愧未来的骄人业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不锈钢事业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