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钢铁 有色 煤炭 煤化工 石油 农产品 钢联数据 工程 招标 钢银电商 搜搜钢 及韵物流 国际 海运 期货 指数 技术 钢厂 会展 研究 快讯

产能统计应当充分考虑专业技术要求和国际惯例

——再论理性认识中国不锈钢产能的发展之二

2010-01-26 08:30 来源:[ 我的钢铁 ]

中国不锈钢市场研究中心 郝专家   

    2010年1月23日,某不锈钢网站挂出一篇底注“以上评论只限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行情波动频繁,敬请谨慎操作”的文章,其中称,“2009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能已经达到1800万吨,其中具有AOD、VOD等精炼配套设备的产能也已达到1460万吨”。
    据说,上述1800万吨与1460万吨之间相差的300多万吨,主要是指华东华南部分地区的中频炉、工频炉,这些所谓不锈钢产能其实早已有之,最小的仅100~200公斤,大的也不为3~5吨。如以下图片: 

   
    按照不锈钢业内人可尽知的基本专业技术要求,AOD、VOD等精炼设备是不锈钢生产的基础设施,没有AOD、VOD等精炼设备的产能就不应当被认为是不锈钢产能。
    其实,这些炉子的产能不仅不能算作是不锈钢产能,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甚至不能算作是钢铁产能。
    根据发改产业[2004]746号文中《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工频炉和中频炉等生产的地条钢,工频炉和中频炉生产的钢锭或连铸坯,及以其为原料生产的钢材产品”的规定,这类设备完全属于国内钢铁产业的禁止类设施。
    所以,负责任的国内外不锈钢专业人士过去从来不把这类设施的产品计入不锈钢产量,更不会把这类设施的产能计入不锈钢产能。
    另外,国内一些非专业人士对产能的统计也存在一些误区。即简单地把设备建成时间即作为产能形成时间,这是不符合国际不锈钢业内的惯例的。
    从ISSF有关全球不锈钢产能发展的图表,我们可以知道有关产能的国际惯例是如何的。如下图:

 
    上图是ISSF网站关于张浦的产能数据,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粗钢(连铸坯)的产能这一行(第7行)中的备注(P列)中,很清楚地标明,最终产能80万吨;而有关“公告投资”中的也清楚地标明,“炼钢车间和热轧设施,建设启动于2005年,2006年6月竣工”,但是,2006年的粗钢产能(第7行I列)清楚地标明为20万吨,2007年粗钢产能(第7行J列)清楚地标明为60万吨,直到2008年粗钢产能才标明为80万吨。
    这既是国际惯例,也是符合基本生产规律的。任何设施的投入,都有一个逐步达产的过程(俗称磨合期),况且2006年6月份才竣工,时间已经过去二分之一,可生产的时间仅有一半,这双重因素,致使当年产能只计入20万吨,相当于设备最终产能的四分之一;即使第二年,从时间上说是全年可以生产了,但也仍然要考虑有一个逐步达产过程(即磨合期)的因素,因此当年产能也只计入60万吨,相当于最终产能的四分之三;直到第三年,即2008年才把设备的最终产能计算为当年的产能。
    这样,上述网站所称的“2009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能已经达到1800万吨,其中具有AOD、VOD等精炼配套设备的产能也已达到1460万吨”,首先,1800万吨是根本不应当算数的;其次,即使1460万吨,也是值得商榷的。
    总之,产能统计应当充分考虑专业技术要求和国际惯例。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