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钢铁 有色 煤炭 煤化工 石油 农产品 钢联数据 工程 招标 钢银电商 搜搜钢 及韵物流 国际 海运 期货 指数 技术 钢厂 会展 研究 快讯

江西省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8-08-11 09:26 来源:[ 我的钢铁 ]

铜加工是江西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产业,全省铜产业已形成从采矿、选矿、冶炼到铜材加工的产业链。全省铜精矿生产能力接近全国1/4,铜冶炼能力达70万吨,2007年铜材加工产量达88万吨,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本文将就江西铜加工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江西铜加工产业发展特点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鹰潭市铜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亿元,实现税收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242%。江西铜业集团铜加工能力已达50万吨,江西钨业集团铜加工能力也将达30万吨,江西金田铜业、江南铜业、兴业电子、宏磊铜业公司铜加工能力将在10万吨以上。产业聚集加快。鹰潭、上饶、抚州成为江西铜产业聚集地。鹰潭市现有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65家,铜加工能力116万吨,初步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

上饶市2005年铜加工企业11家,销售收入16.9亿元;2006年铜加工企业14家,销售收入20.3亿元;2007年铜加工企业34家,销售收入35.4亿元。科技含量在逐步提高。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引进国内外铜加工技术已见成效。引进美国SCR连铸连轧光亮铜杆生产线成品率高,单位能耗低;铜箔生产技术采用了复合整体钛钢阴极辊、低温熔铜、表面处理精度高、速度快的先进技术;特种漆包线引进的奥地利MAG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能耗,解决了排放气体对环境的污染。江钨集团公司从国外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一次熔炼、连铸连轧技术。江西金田铜业采用大吨位电炉熔炼-潜液转流-多头多流水平连铸棒技术。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江铜成为全省铜加工工业发展的领头羊。

近两年来,江铜铜加工产业得到飞速发展:铜箔项目一期工程、高档漆包线项目一期工程、精密铜管项目、22.5万吨的铜杆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先后竣工投产,这些项目的建成,使江铜的铜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50万吨年生产能力,建立了较为完整、可靠的销售网络,使江铜的铜加工工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提高铜加工产品产量和开发新的铜加工产品。与此同时,江钨铜材、金田铜业、鹰潭兴业电子、上饶线材、江西耐乐、江南铜业、江西富达等骨干企业也正在崛起。特色产业园区正在成为铜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鹰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贵溪工业园、横峰工业园、上饶工业园等多家工业园区已成为江西铜加工工业特色园区。贵溪工业园区围绕做大做强铜特色主导产业,突出“引进、改造、提升”,积极开展了铜精深加工项目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铜产业“块状经济”。2007年引进的22大项目中,铜加工项目有21个,初步形成了粗铜、铜杆、铜线、铜管、铜棒、铜板带、铜铸件及合金铜、异型铜材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

2007年贵溪市铜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实现税收4.2亿元。横峰工业园铜加工基地初具规模。横峰以充分发挥优越的交通优势和邻近德兴、永平两大铜业基地和贵溪冶炼厂的区位优势,规划了3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产业小区,目前,横峰工业园引进有色金属加工企业27家,投产20家,设计产能63万吨,其中粗铜31.5万吨,纯铜20万吨,深加工11.5万吨。目标成为江西最具特色的铜加工产业基地之一。江西铜产业的布局江西已形成以江铜为核心和鹰潭、上饶铜产业带,赣州铜加工基地,南昌铜精深加工基地,抚州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以及其他特色产业园基地。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已形成贵溪、深圳、南昌3个铜加工基地,达到了50万吨的规模。2010年,铜加工能力将达60万吨。

到2012年,铜加工生产能力将达100万吨。基本涵盖了所有的铜加工产品,包括板、带、箔、管、棒、线。鹰潭打造“世界铜都”:鹰潭市确立了世界铜都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依托江铜,服务江铜,再造一个“江铜”,打造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的“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把鹰潭建成世界铜都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阶段性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实现铜产品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涉铜企业就业人数6万人,铜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一,江铜集团综合生产能力进入世界铜行业前三强。

鹰潭正在建设重点项目有:国家级的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江西金田铜业8万吨电工圆铜线,江西兴业公司3万吨铜板带、2000吨铍青铜合金,江南铜业15万吨铜杆,江西宏磊12万吨铜杆、5万吨漆包线等共计27个。上饶铜材加工基地:着力打造区域性产业基地。即上饶工业园区、弋阳、横峰、余干四大区域性产业集群。发挥区域性产业集群功能联动,聚集相类似的产品和上下游产品形成产业链。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到2015年末,力争使上饶市铜材精深加工业产值占该市工业产值的30%以上,使铜工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上饶经济开发区区域以生产高附加值的铜箔、铜管材加工和漆包线为主,形成上、下游产品产业链;横峰县区域以铜锁、电器、电线、电缆产品的铜配套件为主;弋阳县区域以民用洁具及其他铜管、板、杆材加工为主;余干县区域以铜板、带、杆及电缆、线为主。赣州铜材加工基地:江钨集团公司40万吨再生铜项目,主要生产销售高导电合金铜杆、铜线、电缆、铜管等产品。大余华润铜材厂铜材产量达6万吨,拟上年产5万吨阳极板项目,年产3万吨各类铜线材生产线。

南昌铜精深加工基地:在南昌高新工业园区,建立了江铜工业园。即将兴建或已建成的项目有江铜集团的10万吨铜板带项目和铜箔及覆铜板项目、3.8万吨新型合金铜管项目和2万吨特种漆包线项目。江西铜产业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江西铜加工业发展重点按照“上下延伸、双向扩张、粗粮细做”思路,在稳步扩大铜冶炼能力的基础上,主要从5个方向延伸铜产业链,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并着力建立完善铜产业发展壮大相关配套体系:围绕电子行业用铜延伸铜产业链。包括电子引线框架用铜材、印刷电路用铜材、电子器件(接线器、继电器等)用铜系弹性材料及铜系复合材料等。围绕家用电器用铜延伸铜产业链。包括空调用铜材、冰箱用铜材等,如高效传热内螺纹铜管、外翅片复合铜管、高清洁度制冷无氧铜管、超薄壁光面铜管等各种精密铜管产品,家电微特电机用漆包线、冰箱空调用耐冷媒线、平板电视用耐高压利磁线等各种特种漆包线产品。

围绕电力电气行业用铜延伸铜产业链。包括电机与变压器用铜材、电缆与电线用铜材等,如变压器用高精度铜带、发电机用铜合金冷凝管、电缆铜带,以及各种线圈用自黏性漆包线、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线等特种漆包线产品。

围绕交通运输行业用铜延伸铜产业链。包括轧道交通行业用铜材、汽车产业用铜材等,如轨道接触线、异型铜排、汽车水箱用铜带、船舶用铜合金冷凝管等产品。围绕建筑行业用铜延伸铜产业链。主要包括铜水管、铜制散热器、铜连接件、装饰装潢用铜板、动力电线等产品。建立完善铜产业发展壮大相关配套体系。大力勘查接续铜矿资源,集散国内外铜精矿、废杂铜,争取在鹰潭建立全国重要的冶炼用铜原料加工集散中心、废杂铜交易市场及期铜交割仓库,发展完善铜产业物流体系。

产业发展重点按照上述铜产业链延伸方向,根据目前江西省铜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工艺基地,除无氧或低氧铜杆、普通铜管和铜线、铜阀门等一般铜材产品外,“十一五”江西省重点发展高性能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板带、电解铜箔、引线框架、覆铜板及印刷电路板、特种漆包线、异型铜排、轨道接触线、接插元件用中高弹性铜带材、空调与制冷精密合金铜管、超长耐腐蚀铜合金冷凝管、建筑用无缝铜水管等铜精深加工产品;从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通过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等手段重点发展单晶铜以及铜基记忆合金、阻尼合金等铜合金功能材料,这些产品物理性能优、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是前沿、高端铜精深加工产品。当前江西铜加工产业发展的重点为:高性能高精以铜及铜合金板带;电解铜箔;引线框架、覆铜板及印刷电路板;特种漆包线;异型铜排;轨道接触线;接插元件用中高弹性铜带材;空调与制冷精密合金铜管;超长耐腐蚀铜合金冷凝管;建筑用无缝铜水管等。江西省铜加工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江西铜加工产业要实现大发展,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1、资源优势。截止2007年底,江西探明的铜保有资源储量为134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有待探明潜在铜资源量1628万吨。铜精矿生产量17万吨,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铜冶炼能力70万吨,产量64万吨,阴极铜产量约占全国18%,铜加工材88.8万吨。江西省丰富的铜资源为江西省铜加工产业做强做大提共了资源保证,同时为江西铜产业科技发展提供了基础。

2、区位优势。江西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辐射之地,具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天然地缘优势。加上江西大开放主战略的实施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大力推进,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一些知名企业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们的近邻江西。这些来自制造业密集地区的企业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直接推动和提升江西铜产业的技术进步。从长远看,天然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必将促进江西铜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

3、技术优势。江西铜产业的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江铜集团正在建设的铜加工项目均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此外,上饶鑫新公司的特种漆包线、鹰潭安因公司的铜合金、余江耐乐公司的内螺纹管、余江亚菲达公司的特种漆包线、贵溪华泰公司的紫铜异型材等产品的质量先进,在国内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4、人才科研优势。在全省境内,有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江西铜加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中国瑞林技术有限公司等在铜加工工业的科研、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均能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此外,以江铜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铜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应该鼓励和支持依托江铜集团,整合全省铜产业的科研和专业设计力量,引导省内高等院校积极适应铜深加工技术工艺的要求,合理调整和设置相关专业、学科,有针对性地培养铜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