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钢铁 有色 煤炭 煤化工 石油 农产品 钢联数据 工程 招标 钢银电商 搜搜钢 及韵物流 国际 海运 期货 指数 技术 钢厂 会展 研究 快讯

油价上调不会使中国通胀跃升 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2008-07-04 10:06 来源:[ 我的钢铁 ]

由于全球能源价格高企带来的巨大压力,目前许多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已经陆续调高成品油价格,中国也于6月20日提高了成品油和电力等能源价格。油价上调虽然对短期通胀会形成轻微的压力,但不会造成中国通胀的跃升。

先分析本次油价上调对通胀的短期效应。首先,成品油在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篮子的权重仅占约为0.5%。本次油价上调的总体幅度约为26%,那么短期的上涨压力仅为0.13%。放眼未来半年的综合影响,根据我们的预测,油价上调在半年内对通胀的综合影响为0.56%。但同时需要看到,这一时期的食品价格回调力度将日趋加大,影响物价回落约为2%,从总体看,完全可以抵消油价上调的影响。

其次,财政已经初步制定了相关补贴方式,特别是对农业和公共交通的补贴。这样就避免以往直接补贴企业而导致高收入者享受更多补贴的状况,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改善民生。同时,财政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来运用到其他领域专项用于改善民生,而不是被高额的油价企业补贴牵着鼻子走。所以,在短期内,油价上调也可以给财政松绑,以更好地对抗通胀。

再次,油价上调至更加接近国际油价水平,可以打击境外投机和走私活动,避免国内涌入过多的流动性。目前,国家发改委只是让原油价格参考国际油价波动,而对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仍然采取价格监管政策,制定一个不与国际市场挂钩的基准价格,给予企业8%的调整区间。这样的政策使得中国成品油零售价格比国外低30%-40%,引起境内外的投机和走私活动。本次油价上调有利于减少国内外价差,使得国际套利资本数量减少,从而在短期内对减少热钱数量帮助较大。

从长远看,我们认为,本次国内油价上调利大于弊。首先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节能减排的问题。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仍然主要依靠国内投资和对外贸易得以持续增长,这种建立在低廉的国内要素价格基础上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从1994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大部分原因要归功于一系列深化改革政策的出台。要素价格改革一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瓶颈,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利益分配的困难和政府对于短期经济波动的担忧。本次油价的上调,彰显了政府不惧短期经济增长减缓和短期通胀的压力,坚持走节能减排、提升产业结构可持续道路的决心。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将使得经常账户失衡的现象改变,大大缓解国内通胀压力。长远的视角看,本次油价上调只是要素价格改革的一小步,但是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步,短期的经济波动不应该影响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方向。

其次,全球原油价格从2007年年初的每桶50美元上涨到现在的136美元,很难用美元贬值和国际投机等因素来解释。我们可以用黄金期货来为相对比较量。黄金一直被认为货币崩溃时的最好替代品,它可以作为资金“逃离”美元形态的风向标。但是,黄金的涨幅远远低于原油,这说明具有“逃离美元”天性的国际投机并非是原油上涨的最基本的动力。同时美元贬值也不能强有力地解释原油价格上涨。我们认为,油价的飙升幅度并不是实际总量需求决定的,而是实际边际增量需求决定的。中国大约消费了新增石油部分的40%,如果中国政府长期运用财政补贴高油价,将进一步促进国内成品油消费,推动国际油价的进一步上升,从而加重财政补贴压力。所以,长期看来,靠财政补贴压低油价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只有理顺国内外的原油价格,才能使得石油消费方式进一步集约化,能源利用效率在价格杠杆的调节下得到提高,这样边际增量能源需求量才能得到有效降低,从而使得国际油价回落。国际油价的下降,将使得中国长期通胀的外部压力降低,从而进一步改善群众的通胀预期。

通过测算本次油价调整对通胀的短期效应,我们发现短期的通胀压力是可控的,也有利于改善民生。长期看,要素价格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都是利大于弊的。中国经济外部失衡所带来的输入型通胀也将随着要素价格改革的进行而缓解。(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