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钢铁 有色 煤炭 煤化工 石油 农产品 钢联数据 工程 招标 钢银电商 搜搜钢 及韵物流 国际 海运 期货 指数 技术 钢厂 会展 研究 快讯

自主创新 太钢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8-02-28 08:03 来源:[ 我的钢铁 ]

新年伊始,太原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迎来一件高兴事:入选科技部等部门今年确定的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

更让太钢人高兴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太钢实现营业收入1003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近7倍,公司综合实力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短短几年间,他们从年产不锈钢10万吨左右的“小不点”,一跃成为全球不锈钢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巨人”。

太钢人说:是自主创新为我们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差距就是命令,就是方向

成立于1952年的太钢,是我国最早生产不锈钢的企业,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炉硅钢、不锈钢和热轧硅钢片都在这里诞生,太钢也一直是我国最大的不锈钢企业。

然而,到了“九五”末期,太钢发展遭遇瓶颈,面临抉择:产品多而散、竞争力不强,作为拳头产品的不锈钢的产量在十几万吨徘徊,且质量、技术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对此,2001年刚就任太钢董事长的陈川平深有体会。当年12月他参加了一次不锈钢国际会议,与会者对中国市场很关注,但一说到生产,没有一个发言者提到中国或中国企业。“这透露出一个信号,那些国外不锈钢‘巨头’们,根本就瞧不起咱中国的不锈钢生产。”

面对差距,太钢谋求转变,决定瞄准世界先进、实行以不锈钢生产为核心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差距就是命令,就是方向!既然选择了出发,太钢人就没有回头路。”太钢总经理李晓波说。

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但要追赶国际先进谈何容易。太钢毅然选择了自主创新。他们迅速推进以不锈钢为主导的结构调整:在国家支持下,新上了不锈钢技改和新建项目,通过自主创新,实施高起点、高速度技术改造,迅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扩大了生产规模。

2006年,太钢形成了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

如今,太钢的发展赢得了全球不锈钢界的关注和广泛赞誉。2007年11月5日,第十届世界不锈钢大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主办方选择了太钢所在的山西省太原市。国际著名的不锈钢生产商——奥托昆普生产运营执行副总裁派克·埃克拉说:“不断创新的太钢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商之一,它的迅速崛起令世界瞩目。”

投入、人才、机制:创新三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在贫弱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投入、人才、机制一个也不能少。

科技投入不仅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的成败,还体现着企业发展的魄力和决心。改革中的太钢将科技投入作为企业制度来执行。近年来,太钢的技术开发经费累计投入近120亿元,科技投入率始终保持在4.57%至5.1%。

作为太钢科技创新体系核心的企业技术中心主任王立新说:“近年来仅中心建设就获得公司三亿元左右的投资。”目前597人的技术中心,近60%是工程技术人员。2007年,太钢技术中心在全国438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的排名,从2001年的第73位上升到第4位。

在高投入的保障下,太钢已初步建立了“以研发创新体系为主体,以工程集成体系和控制与改进体系为两翼,以专家、行业、客户和大学、科研院所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是人才。”太钢决策者对此有着深刻认识。那么人才看重的又是什么?是待遇和环境。

2004年“五一”节,太钢领导亲手将20万元奖金送到专家单家富手中,以表彰他在不锈钢工艺质量改进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此举引起太钢职工的强烈反响,企业内部掀起了一股创新风潮。以此为契机,太钢决定每年拿出3000万元重奖科技功臣。

“科技奖励基本上都奖给了一线科研人员,一批30岁左右的科研人员年收入已经达到了25万至30万元。”37岁的不锈钢专家、孙铭山博士说。

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还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围。王立新说:“针对科技人员最担心的研究成果被挤占问题,我们提出管理人员基本不参与科技方面的评奖,申请的国家、省级奖项由一线科技人员分享。”

自主创新同样需要机制的创新。从2003年起,太钢建立了以科技攻关命题承包为主的技术创新机制,选择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攻关难度的课题作为命题承包选题的重点。目前已攻克了几十项关键技术难题,其中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太钢还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等群众性的创新创效活动,形成全员参与创新的局面。

创新永无止境

陈川平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太钢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系统”。

持续自主创新使太钢拥有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目前,太钢七百多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一百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三项不锈钢技术开发与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太钢自主创新的成果——用铁水炼不锈钢,告别了单一用废钢炼不锈钢的传统思路,使不锈钢原料适用性更强、选择更加灵活。“当时,世界不锈钢巨头——韩国浦项制铁对这项技术不屑一顾,”太钢原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说,“现在他们开始来太钢学习。”

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方面的科研能力,成为太钢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数据显示,太钢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35.22%提高到了目前的70%以上。

在新技术、新工艺的支撑下,太钢开发了客车用冷轧板、不锈钢复合板等8大类432个新产品。不锈钢等重点产品也进入国内石油、铁道等重点行业,应用于三峡大坝、“嫦娥”探月等国家重点工程。

太钢自主研发的一些产品还创造着多项市场记录:不锈钢货车等产品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不锈钢、不锈复合板、火车轮轴钢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烧结矿、炼钢生铁、连铸板坯、中板、热轧卷板制造成本竞争力行业第一;不锈钢制造成本全球最低,不锈钢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美日等传统不锈钢生产基地……

尽管如此,太钢人还在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比较中自我加压。王一德说:“太钢要实现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发展目标,还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在技术层面上,局部性的集成创新多,原创性、革命性的原始创新还不够,在工艺、技术方面还不能全面引领国际不锈钢潮流。这些都是以后自主创新的方向。”

在太钢行政楼一层的电视屏幕上,有关太钢核心价值观的字幕不断飘闪,其中“不断创新”的条目显得特别耀眼。创新永无止境,这正是太钢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全面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源泉所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