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钢铁 有色 煤炭 煤化工 石油 农产品 钢联数据 工程 招标 钢银电商 搜搜钢 及韵物流 国际 海运 期货 指数 技术 钢厂 会展 研究 快讯

(图)2008宏观调控重点应是防止全面通胀

2007-11-21 09:05 来源:[ 我的钢铁 ]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5%。

当前我国物价形势分析

  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较快

    2007年1~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了2.2%、2.7%、3.3%、3.0%、 3.4%、4.4%、5.6%、6.5%、6.2%,物价水平逐月上升。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1~ 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1~7月上涨3.5%;1~8月上涨3.9% ;1~9月上涨4.1%。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上涨4.5%左右。单从CPI的走势来看,我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

  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的我国物价上涨的特点

    第一,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鲜蛋、鲜菜和油脂的价格上涨过快,是推动全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2007年7月份、8月份和9月份,食品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5.4%、18.2%和16.9%。其他类价格变化不大。2007年7月份、8月份和9月份,居住类价格上涨4.4%、4.3%和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7%、1.7%和 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2.3%和2.6%。CPI: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5%

    第二,分城乡看,农村物价上涨速度超过了城市。2007年7月份,农村CPI上涨6.3%,城市上涨5.3%;8月份,农村CPI上涨7.2%,城市上涨6.2%;9月份,农村CPI上涨7.1%,城市上涨5.8%。

    第三,分地区看,中西部物价上涨速度超过了东南沿海。2007年7月份,全国 31个省(区、市)中,有12个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6%以上,青海、广西、四川、吉林、安徽等地涨幅超过了7.0%,湖南、黑龙江、陕西、甘肃、河南、辽宁、贵州等地的涨幅超过了6.0%。8月份,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9个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涨幅较高的的地区是:广西上涨2.3%,重庆上涨2.2%,海南上涨2.0%,四川上涨1.9%。

    以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的全国物价上涨并不快

    判断一国(或地区)物价上涨水平、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不仅要看消费者价格指数,还要看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后者主要以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衡量。2007年1~7月、1~8月和1~9月,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了2.7%、2.6%和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了3.6%、3.8% 和3.8%。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涨幅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 【PPI:10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2%

    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一些地区出现了房地产价格短期暴涨现象。2007年前三个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6%、6.3%和8.2%,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6.4 %和9%;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2%、6.9%和7.6%。不仅如此,多个城市单月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超过了10%,个别城市房价半年涨幅超过了50%。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9.5%】 

当前我国出现了局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但不是全面通胀 。

对当前我国物价形势的总体判断及未来物价走势预测

    当前我国出现了局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但不是全面通货膨胀

    2007年4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逐月攀高,连续6个月超过国际公认的轻微通货膨胀底线(物价上涨3.0%),说明我国出现了轻微通货膨胀。但是,同期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涨幅不大,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没有超过3%,说明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是局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中行报告:我国通胀有扩散迹象

    预计2007年全年物价上涨在4.5%以内第一,目前肉禽蛋类农副食品涨价将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惯性。例如猪肉生产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玉米的短缺要到秋粮丰收后才能明显缓解。第二,虽然目前服务价格涨幅不算高,但是各地政府水、电、油、气等服务价格调整措施将陆续出台,对服务价格有上推的作用。第三,虽然住房价格不计入居民消费价格,但是最近几个月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将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中租赁等居住类价格的上涨,进而影响整体CPI的上涨水平。第四,国家出台的促进节能减排措施,客观上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部分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资源价格的上调也将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第五,目前与食品相关的商品涨价幅度较大,例如快餐、牛奶等多项商品陆续涨价,对居民消费物价上涨将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第六,2007年物价的翘尾因素大于2006年,特别是前三个季度翘尾因素对物价水平的推动作用较大,第四季度作用将减小。第七,元旦春节新的消费高潮来临,可能助推物价进一步上涨。

  预计2008年物价将继续上涨

    第一,此轮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是在农产品(食品)价格长期低迷的基础上发生的,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我国主要农产品(食品)价格在1996年达到峰值后,到2003年以前,一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到2003年夏收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食品)价格不足1996年峰值时的2/3。如果把近10年以来的农产品(食品)价格放在一起分析比较,即使以目前上涨后的价格来看,多数农产品(食品)价格仍低于10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10年前水平。所以说,此轮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第二,此轮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是对农业生产比较收益下滑的一种补偿。虽然近年来取消了农业税,并对农民实行各种补贴,但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上升,农业生产比较收益在下降。有些农产品(食品)甚至出现亏本。农业比较收益下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农产品(食品)价格不合理。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不断增加和工资上涨,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明显增加。现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不全是看农业本身的效益如何,而是要据对务工、经商和从事农业生产之间的收益进行比较而定。在农业比较收益持续偏低且明显下降的背景下,农产品(食品)价格出现整体性上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三,此轮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与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有关。市场经济中农产品(食品)价格时涨时落是避免不了的。这次猪肉涨价主要是因前一段价格跌得过低,农民大量减少养殖数量;鸡蛋价格上扬则是受禽流感影响后,价格猛跌,养殖户亏损,目前价格进入恢复性上涨阶段。

    第四,此轮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与农产品需求拉动有关。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农产品(食品)的总需求增长较快,特别是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带动,全国已经有2亿多农民实现"农转非",相应地,其农产品(食品)消费从"自给型"转变为"商业型",使农产品(食品)的市场需求压力显著增强。从粮食需求总量来看,我国近三年来呈净进口格局,2004~2006年,我国粮食净进口分别为497亿斤、445 亿斤和508亿斤,三年累计净进口1450亿斤。从需求结构看,传统的口粮和饲料粮消费平稳增长,而非食品加工用粮增长较快,使整个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国内这轮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是从玉米开始的。2006年以来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除国际市场价格拉动外,主要是玉米精深加工发展很快。随着能源价格的飙升,玉米转化为乙醇的利润空间很大,大量玉米被用来生产乙醇。玉米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饲料价格,增加了养猪、养鸡的成本,从而拉动了肉禽蛋等副食品价格的上涨。

    第五,此轮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直接受世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部分农产品(食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国际农产品(食品)市场的波动或多或少都会传导到国内市场。从国际市场看,2006年10月份以来,由于预期全球粮食减产、生物能源发展对玉米的需求增加、国际投机基金进行粮食期货市场炒作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全面大幅上涨。特别是,近年来石油价格暴涨,对生物燃料的大规模需求以及对生物燃料的高额补贴,导致美国等国家大量的农业资源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产品,导致对玉米需求量大幅增加,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2006年美国玉米价格(离岸价)上涨了23.5%,2007年 1~4月同比上涨了57.7%。我国玉米价格的上涨明显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不仅如此,我国饲料和食用油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国际市场涨价的影响而涨价的。

对2008年物价宏观调控的建议

    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是防止局部的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转化为整体的全面的通货膨胀。

    第一,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因经济过热引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演化为全面通货膨胀。第二,继续采取有力手段,加强农业、畜禽养殖业生产,进一步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畜禽养殖业的投入,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建立价格调节基金、专项补贴基金,完善对农产品(食品)提供者和低收入困难群体的补贴政策。第三,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率,进一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过多的银行流动性。第四,坚决打击利益集团囤积商品、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第五,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中低价位住房的供给。特别是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大城市,要重点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土地供给,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新建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的供给。第六,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物价调控中的作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