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钢铁 有色 煤炭 煤化工 石油 农产品 钢联数据 工程 招标 钢银电商 搜搜钢 及韵物流 国际 海运 期货 指数 技术 钢厂 会展 研究 快讯

科学发展在海钢的样本试验

2007-07-25 08:27 来源:[ 我的钢铁 ]

戴着“亚洲第一富铁矿”的帽子,海钢的生产基地———石碌矿山却面临枯竭。资源型企业如何可持续发展?海钢的路在哪里?

蓝藻肆虐太湖,以现实的残酷证明着国家年初就掀起的新一轮“节能减排”风暴的前瞻性。即便如此,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乃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还是来得如此之快,令人措手不及。

海南以其蓝天碧水、椰风海韵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的游客光临。但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人间天堂,在国家明确节能减排责任时,却领到12%的节能降耗指标,位居全国各省第10位。

作为海南省最大的国有工矿企业之一,海南钢铁公司面对的节能降耗压力可想而知。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必定要由一个一个像海钢这样的企业来具体实践。“亚洲第一富铁矿”面临枯竭

海南钢铁公司原名石碌铁矿,位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境内,占地60平方公里,是一家专业门类齐全,具有采矿、选矿、机电维修、金属加工、炸药生产、基本建设等综合生产能力的年产铁矿石460万吨的大型机械化露天矿山企业。企业现有在册职工7236人,是海南省大型工业企业之一。

海钢的生产基地———石碌矿山,矿产资源丰富,除盛产富铁矿外,还伴生有铜、钴、镍、银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等非金属矿产。因富铁矿储量大、品位高,素有“亚洲第一富铁矿”美誉。石碌矿山一直是我国冶金工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基地,是我国大型露天富铁矿生产基地和著名的平炉矿生产基地,优质的铁矿石源源不断从这里运往全国70多家钢铁公司。

然而,随着矿山资源日益枯竭,石碌矿山的开采设计至2013年矿山挖掘到零米以上就将闭坑,转为地采。目前铁矿矿石储量为1.27亿吨,其中大部分埋藏于地下。

“1957年海钢复采时,排掉1吨土可得1吨铁矿石,现在要排掉三五吨土才得一吨矿石,开采难度和成本都在增大。”年逾八旬的高级机械工程师李箕仁说。

“从露天开采到地采,不仅矿石品位在下降,更有开采设备的全面更新,开采难度的加大,人员技术的升级换代,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成本的大大增加。”在海钢,几乎每一位职工都明白,总经理刘明贵说的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资源依赖型企业,海钢能走出矿竭企衰的宿命吗?

“目前,国家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要求非常严格。对于海钢来说,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从历史上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刘明贵介绍说,海钢最早作为国家冶金工业部的原料基地,在建企之初,起点就非常高,各项工艺设计都采取严格的规范。也正因此,海钢一直都是边开采,边复垦。对于尾矿的处理,也不是简单抛弃,而是将之堆放在矿山,以便技术成熟时加以利用。

可能谁也没有想到,50多年来,被视为几乎没有经济价值的尾矿,今天却成为海钢利用科技挖掘潜能的宝贝。

“可以这样说,正是50多年来,我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让海钢在石碌矿山面临枯竭的时候,看到了新的潜能。”刘明贵说。

从尾矿、废矿中挖潜能,海钢在开玩笑吗?技术进步变废为宝

刘明贵所说的尾矿,是指在铁矿石经过选矿,选出铁精粉后剩下的部分,其中铁含量不高。以往,尾矿被视为垃圾,而海钢正是要在垃圾中寻宝。

变废为宝,需要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当然还要有超前的观念。

如今,海钢投资近2亿元上马了一套富有高科技水平的高硫矿、贫矿回收系统,每年可处理高硫矿、贫矿110万吨,经过破碎、磨矿、弱磁、强磁、反浮选脱硫、脱硅工艺,可产出含铁64%的铁精矿61万吨。

变废为宝,多年弃置不用的尾矿、废矿,如今成了海钢资源深度挖掘的宝贝,不仅每年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还更好地将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命题做到实处。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海钢也提出“零排放”作为它的环保目标。

记者参观了尾矿回收的整个过程,并没有在回收车间看到粉尘、废弃物,甚至连精选铁粉所产生的废水、废渣,也全部被收集到专门的池子,之后将通过下水管道运回尾矿库储存,等待更新的技术再次利用。更为难得的是,选矿厂的生产用水也是循环利用,每年只需补充10%的新鲜水。拉长产业链实践循环经济

石碌矿山不仅是富铁矿,其矿石中伴生有铜、钴、镍、银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等非金属矿产。如何将这部分金属冶炼出来,挖掘矿石资源最大的价值,海钢又在这个问题上加大了投入。

海钢钴铜冶炼厂投资2.9亿元,对矿石中的钴铜进行采选和冶炼。然而,在生产环节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为了不污染环境,该厂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制酸车间,变废气为原材料,将二氧化硫制成硫酸。但因海南硫酸需求有限,于是又再次拉长产业链,将无处消化的硫酸作为原材料生产成氟化铝和冰晶石,从而实现污染气体的零排放。

“拉长产业链,做好循环经济,这是企业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选择。应当看到,整个过程不仅加大了投资,也拉长了投入回收周期,一般的企业是不会愿意这么做的。然而,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海钢应当为保护海南的蓝天白云付出代价,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刘明贵说,“何况,即便是收益少,但毕竟还是有收益。”

刘明贵以钴铜冶炼厂项目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整个2.9亿元的总投资中,有1.3亿元就是处理环保问题,这其中还不包括污水处理。

“1.3亿元的环保处理包括我们一个投资3000多万元的制酸装置,制成后的硫酸由于海南本岛需求有限,因此追加了一个氟化盐项目。”刘明贵介绍说:“现在预算达产后,该项目将有每年1.4亿元的销售收入,税前利润将为2000万元。”

事实上,照顾环保必然需要企业大投入,而这部分投入,也必定将拉低企业原有项目的利润率。然而,环保与发展的问题,在海钢的未来发展蓝图中,已经不再是争论不休挣扎难决的矛盾。

17年前,海钢所处的海南昌江县有一条“红”河,这就是石碌河。昌江国土环境资源局副局长陈学智回忆,当年,血一样红的选矿废水,几乎不经过处理就直接从海钢排入石碌河,每年的排放量达数百万吨,导致石碌河成为严重污染的“红”河。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南钢铁厂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引进污水处理、废水综合利用等系统,目前“红”河已彻底变清,废水循环利用率也达到了85%,排放废水中的悬浮物从超标几十倍变成低于国家标准。以前海钢每年的污水排放费是100多万元,而现在只有区区几万元了。

海钢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不仅表现出一个国企的科学发展观,更给了众多资源型企业一个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可资借鉴的标本。今年,海钢还将改制,在与上海复星的谈判中,刘明贵告诉记者,关于环保的诸多责任,比如矿山复垦、零排放等,已经写进了双方的合同中。不管企业今后如何改制,也不管今后哪位领导具体掌舵,海钢在环保问题上,将永远保持一个态度———做一个有责任的企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