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钢铁 有色 煤炭 煤化工 石油 农产品 钢联数据 工程 招标 钢银电商 搜搜钢 及韵物流 国际 海运 期货 指数 技术 钢厂 会展 研究 快讯

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分析

2006-02-20 15:30 来源:[ 我的钢铁 ]

面对不锈钢市场扑朔迷离景象,业界都在思考不锈钢产业发展趋势。那么不锈钢产业可能呈现何种走势?有何内在规律?企业如何赢取先机?本文以供求关系和博弈论为原理,以历史为借鉴,认为中国不锈钢产业将经历数量增长期、竞争调整期和寡头竞合期三个阶段。

一、数量增长期

1.时间

这是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时间跨度为上世纪90年中后期到2005年4月。采用这样的时间划分,基于以下考虑:

(1)三车齐驱,不锈钢产能迅猛提升

时间上限界定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因为不锈钢产业真正迎来的黄金发展期是在“九五”与“十五”(1996-2005),这期间受到国家重视,首先加大对国企投入,“南宝北太”建设成为400多万吨生产能力的两大不锈钢企业。其次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吸引了国际上几大不锈钢企业来华合资办厂,如宁波宝新、张家港浦项、上海克虏伯、广州联众等。三是民企崛起,迅速形成了苏、浙、粤三个产业带。三种投资模式促进了产能的迅猛发展和不锈钢产业结构的变化。

(2)供求趋衡,不锈钢产业面临转折

2005年4月,中国不锈钢市场出现拐点。此前价格一路飚升,并于3月攀到顶峰,此后触顶跌落,当时业内企望10月份价格止跌转稳,年底反弹,但形势大出所料,尤其是3042mm/2b冷轧,7个月内下跌8000多元/吨。受此挫折,业内心态呈现多样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锈钢厂家都赚得盆满钵盈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随之进入竞争剧烈的微利时代。2005年注定是中国不锈钢发展史上的转折年,同时4月价格下跌注定是标志性事件。

2.信念

钢铁企业是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产能对企业的行业地位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要增加自己的份量就得大力扩展产能。在一个各自为战的行业格局中,各家要想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必须提升自己的产能,因此这一轮发展催生了这样的信念:快鱼吃慢鱼,产能大比拼。而这种信念来自当时火猛的市场背景。

3.背景

决定行业景气程度的根本性原因,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在这一阶段,供小于求是其市场背景。“九五”之前,中国不锈钢生产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1999年前产量从未突破30万t/a,此后才获得高速发展,2000年后增速为30.7%,远高于全球水平,各指标可见表1。

表11998-2004年国内不锈钢表观消费量

年份

表观消费量

国产量

进口量

备注

1998

86

22

66

成为世界最大的不锈钢进口国产

1999

150

40

125

产量首次大幅增升

2000

173

62

122

消费量超过了世界不锈钢消费大国日本

2001

225

71

166

消费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大国

2002

320

114.6

273

消费量接近日本和美国的消费量之和

2003

420

178

300

消费量超过上年美、日消费量之和,逼近欧洲

2004

510

304.6

283.11

产量首超进口量,上升为世界第二位

4.特征

(1)产销两旺,价格持续攀升

由表1可见,我国不锈钢需求强劲,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7.73%,超过世界年均增长率的2.7倍。如此巨大的市场,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巨大兴趣,引发了建设热潮。太钢、宝钢集团一钢公司、宁波宝新、张家港浦项、上海克虏伯、青浦、台湾烨联、常熟益成特钢、南京港联、华新丽华、台湾唐荣等资本雄厚企业纷纷投资不锈钢项目。到2005年,这些大型不锈钢项目都可投产或达产,年产能力达到350万吨左右,年均增速在50%以上。同时,地方民营不锈钢企业也抓抢机遇,迅速形成三个产业带:江苏南部的兴化、东台、江阴、无锡一带;浙江温州、宁波以及宁波周围的余姚、慈溪、奉化等地;广东的佛山、揭阳、东莞、江门等市。全国不锈钢民营企业至少有千余家,粗钢的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量的40%。

大规模建设带动产能剧升,2004年比1998年增长约14倍。同时不锈钢价格也是一路走高,虽然中间有两次小幅下跌,但都很快反弹走高。各大厂家门前出现购销排队现象,怕抢不到货,往往是刚下卷还冒着热气就被拉走。不锈钢业呈现产销两旺繁荣景象。

(2)投资模式呈现多样化,但重复投资明显,行业集中度低

不同的战略取向与实力,决定了各大企业不同投资方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一贯制建设,以太钢和宝钢为代表。太钢目标是建成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其不锈钢改造工程,包括铁水预处理、炼钢、精炼、连铸、热轧、冷轧已全线贯通,目前具备100万吨/年的不锈钢炼钢能力。宝钢集团一钢公司的70万吨不锈钢系统工程从炼钢到轧钢全部工程在2004年6月建成,计划以60万吨热轧不锈卷为原料,建设加工生产冷轧不锈钢板工程。第二类是以合资、台资为主体的投资建设冷轧项目,如宁波宝新、张家港浦项、上海克虏伯、青钢合资、台湾烨联、南京港联、台湾唐荣等。冷轧项目相对热轧来说投资少、要求低、见效快,只要具有一定资本、技术就可上马,并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受利润驱使,很快又投资扩张。但往往是进行成功模式的复制,上同样的机组和生产线,搞重复投资,生产同样产品,以生产板和卷为主,而投资型线材建设的很少,主要就是宝钢集团五钢公司15万吨不锈钢型线材工程。第三类是民营企业。重复投资多,生产规模小,单一企业年产量超过万吨的不多,工艺装备落后,多数企业用不锈废钢做原料,通过感应炉冶炼,横列式轧机,多火成材,对钢的化学成分控制、轧件的精度等都有待提高。上千家民营小企业大大降低了行业集中度,埋下了日后无序竞争的隐患。

(3)同质化严重

企业之间产品雷同,关联度低,同质化程度较高,大多集中在SUS300、400系列的中低端产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很少生产,2004年还要进口80万吨高端产品。这为日后的不锈钢业必然开展价格战预播了种子。

二、竞争调整期

1.时间

这可以说是中国不锈钢产业的中级阶段,时间跨度2005年4月-2010年。这样预测是基于经济周期考虑:经济周期有长、中、短之分,从我国历年GDP增长率的移动平均及其结果比较来看,我国经济的中周期大体上在10年到12年。我国自1981年以来大致经历了1981-1990和1991-2001两个中周期。因此,可以预计,2002-2012年大致将是我国的第三个经济中周期。由于我国实行五年计划以及5年一次的党委政府换届,因而在中周期里可以包含几个5年的短周期。从“六五”(1981-1985)到“九五”(1996-2000)的GDP增长速度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呈现出短周期波动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已进行了4次完整的“收缩型”宏观调控,这次是第5次了。基于此,可以判断,2006-2010年将是我国第三个经济中周期从高峰逐步向低谷回落的时期,其增长速度将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

但就钢铁行业而言,预计2007年存在较大转机可能。理由有三,一是2005年1-11月钢材社会库存量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没有创历史新高,不少地区钢材库存是下降的。二是由于大量企业的接单不足而减产或停工,将有利于供求关系的扭转。三是一旦任何先导性产业,如建筑、机械制造、汽车、造船、家电、集装箱等复苏,必将带动钢铁这一基础产业迅速反弹。而宏观调控正乎稳良好进行,有利于产业的复苏。

2.背景

2005年4月份后价格持续下跌,主要的背景原因有:

(1)供大于求。大规模的投资必然造成产能大释放,从消费增长率看,2003年在31%以上,而2004年则仅为6.4%,预计2005年仍将低于10%。而产量每年递增发展,2004年增加33%,几呈供需趋衡格局,2005年超过了20%。

(2)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国家政策是关乎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外部因素。面对投资过热和供大于求现象,2005年上半年,由于国家相继出台若干宏观调控措施,包括金融、法律、土地审批、出口退税等综合措施,对重点行业加以引导,导致房产、汽车、家电、造船等许多行业投资应声回落,由此直接波及钢材市场。历史经验表明,我国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比率)超过35%时,钢材消费便快速增长,2000年来,我国投资率在35%-51%之间运行,而2005年前三个季度,投资率增长26.1%。同时国家采取有保有压措施,取消了钢坯出口退税等优惠,市场就出现了过度敏感和恐慌。

(3)产业集中度低,造成无序竞争。

(4)销售模式相对落后。各企业主要通过中间商代理销售,直销和分支机构代销所占比例很少。流通商集中度低,极易造成市场混乱。初步统计,全国有20万家以上钢材贸易企业,一有市场波动就出现恐慌,出现“蝴蝶效应”,跟风涨跌,人为炒作。远期合约实质是期货交易,实际上是买空卖空的运作方式,搞乱了市场。加上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定,流通商不敢补库,终端用户缩短进料周期。浓厚观望情绪和市场信心缺乏使信息在高速流动中扭曲变形,造成强大杀伤力。

(5)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集中为一句话就是“提高产业集中度”。这就吹响了加快兼并号角,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客观上加剧了价格战的爆发。

3.特征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不断决策,通过最优的策略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利益。在此阶段,各企业在积极寻求对策,已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实行低成本的血拼。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成本决定竞争力,在这一轮白热化的血拼中,只有个别企业能盈利。二是确立战略取向,调整产品结构,优势再造。

4.步骤

企业要在这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一般要经过这样的步骤:一是战略定位确立阶段。定位关乎企业生死问题,企业必须明白自己是谁,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优劣势是什么,准备付出什么代价。定位准确了才能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二是优势确立阶段。此时形成自己的独特性,树立自己的竞争核心。三是格局重立阶段。经过几年竞争、兼并、发展,届时不锈钢产业格局可以基本清晰了,产业集中度应该有较大提高。

5.企业战略取向分析

就中国不锈钢产业集中度而言,应该是三四家左右就占百分之六七十产量。而要跻身其中,就应该考虑如下战略:

(1)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先导,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要紧盯市场需求,同时应有超越性视野。中国当前不锈钢尚停留在一般性应用领域,一是家庭使用,二是城市设施和城市美化。接下来不锈钢将从民用化向工业化发展,在这样三个领域有大发展:①ABC:A是建筑工程,B是大楼,C是结构。②ART:A是汽车,R是轨道车量,T是运输业。③机械加工制造业。上述三个领域,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正是我们今后发展的重点。卓越的企业贵在战略先见,要及早介入,把握先机。以市场为导向的另一层含义,是要细分市场,不要搞全面出击,要准确自我定位,确立自己的拳头产品,在某些行业确立无可动摇的霸主地位,甚至成为标准。

鉴于资源紧张,走节镍型道路已成为不二选择,这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结合世界不锈钢产业发展看中国不锈钢市场的趋势,合理的使用比例应该为300系列奥氏体钢占50%-60%,400系列铁素体钢应占30%-35%;其他钢类(包括200系列)占5%-10%。现在业界非常看好铁素体,铁素体无需用镍,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现代铁素体不锈钢的性能已大幅度提高,在很多领域可替代奥氏体不锈钢,像汽车排气系统、城市轨道车辆、深冲加工、弹簧烤炉、制品行业用不锈钢、电梯、微波炉、食物储存器、医疗设备等均可广泛应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今发达国家铁素体与奥氏体比例为40:60,我国为10:90,企业应抢先研发。

此外企业应具备如是眼光: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所有品种、规格及表面加工的不锈钢产品,增添装备以生产适应特薄、特宽、特殊表面加工需求的产品;开发特殊牌号、新产品,如双相钢、超马、超奥、超铁、超双相等不锈钢产品;面临工艺的改进与创新,淘汰相对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实现短流程、简工艺、降成本。

(2)建立完整产业链

完整产业链应包括:一是具备冶炼、热轧、冷轧一贯作业能力,这一点,目前国内只有太钢、宝钢、张浦、烨联具备。二是采取联合策略,既保证上游资源供应,又保证下游产品深加工能力。这一点,目前太钢做法很值得借鉴。太钢计划投资上亿元在古巴开办镍矿,以缓解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同时建设不锈钢工业园,预期每年可以消化50万吨冷轧卷。建立完整产业链意义在于,一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二是提升竞争力,降低企业风险,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实现规模效益,并为公司资本积累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改变销售模式

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努力扩大直供直销比重,开发和培育支柱用户,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人为炒作。二是可参照太钢建立不锈钢工业园,吸引各种资本建厂,直接使用原料。三是发展区域市场,可与国内三大产业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日本销售方式可以给我们有所启示:新日铁、JPE等大企业与松下谈家电板价格,与丰田谈汽车板价格,与三菱重工谈造船板价格,协商后就定下价格,再给商社(日本主要有68家商社)加3%左右代理费就可以了。中国产业集中度提高后可以往这方向发展。

(4)降本增效

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日趋紧张的资源,迫使降本增效成为钢铁企业一项永恒课题,尤其在第二阶段,成本成了最具话语权的竞争优势。我们将可看到,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也往往是成本控制得最成功的企业。当然,降本增效途径多样,如优化工艺路线,组织对标挖潜,狠抓节能降耗,降低工序成本;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加大招标力度,降低采购成本;严格控制预算外费用,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等。

(5)争取国家提供有利政策

中国尚缺乏应对产能过剩经验,以前的做法是采用严厉的行政手段对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实行“限产保价”。但结果是,产量越限越多,“小钢铁”趁机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做法,如为推进技术开发和降低技术开发风险,提供了优惠利润率制度;为推进基础技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制度;为推进金属回收技术开发、合理利用能源的工艺技术研究及新产品、新材料的技术开发等,提供了政府拨款补助金制度。此外,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环境保护设备投资等,实行了税制上的优惠,从而推进了钢铁工业调整结构,加快了技术进步。同时,日本政府还从政策上、资金上,支持国内钢铁产能向国外输出,对近200家中小钢铁企业,发放特别救济金等。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日本钢铁工业经过10年调整,走出了困境,成为钢铁强国之一。中国大钢铁企业完全可以鉴此经验,争取国家出台有利政策。

(6)要有灵敏触觉,善于抓住国家大型工程机遇,抢市场,挤市场,使自身获得超常规爆发式发展。

此外完善服务、重视质量乃是应有之义,是必备条件。

三、寡头竞合期

经过前期的整合,产业集中度应该有较大提高,格局应该比较清晰,从2010年起,可以进入第三阶段。该阶段的特征是寡头确立,既竞争又合作。先来分析背景。

1.背景

(1)理性竞争的回归。“纳什均衡”式的博弈结果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为了避免这一结局,各企业认识并接受合作博弈比非合作博弈更有利的观念。基于如此认识,各家觉得控制产量,结成价格同盟,共同对付上下游是最好的方式,于是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由此进入理性竞合时代。

(2)不锈钢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基于两点判断,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令人看好。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抓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美国在实施其“世纪梦”;日本制定了“经济新生计划”;俄罗斯制定了“5年重振大国规划”;印度制定了“20年经济腾飞计划”;欧盟在搞“电子欧洲”发展计划。这种现象说明,世界经济已进人了一个较长的增长期,必将带动对钢铁的大量需求。因此,国际钢铁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二是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2005年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拉动对钢铁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市场机会,相信各厂家会进行理性竞合,就如当下的西方国家。

2.特征

(1)不锈钢市场往纵深发展。呈现两个发展势头:城镇往农村发展,民用往工业发展。农村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需要大量价廉物美的不锈钢产品。工业发展将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带来不锈钢需求增长呈阶段性跨越式发展趋势。

(2)产品呈现多样化发展。钢种多、钢号齐,企业对市场触觉高度灵敏。企业真正将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为生命,严格成本,苛求生产,实施错位生产,细化市场,高度重视销售,与下游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3)在此阶段,将完成产业集中度使命,寡头确立,新手很难挤进竞争。

(4)中国企业强大后,开始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的战略运动。

四、评价

如果不锈钢发展遵循上述思路进行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初级阶段是中国不锈钢企业的第一次创业时期,其使命就是以速度为导向,追求产业规模。此时即使有山雨欲来的预感,提出做大做强要求,但也是停留在口号上。可以说,这是中国不锈钢行业的童年时代。

第二阶段,随着市场的饱和,各企业陷入困境,被迫突围,这迫使各企业进入第二次创业期,真正树立以市场为导向机制,这时期的任务就是做强做精。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战国时代,群雄逐鹿,是不锈钢企业的青年时代。各家血气方刚,全力搏杀,试图占据有利竞争态势,这是一个博弈时期。

第三阶段,进入第三次创业时期,实现兼并和强强联合,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化,任务就是做大做强。竞争策略呈理性化,市场秩序呈规范化,中国不锈钢业步入壮年期。

可以发现,一切都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起作用,走的是一条粗放——精细——强大的道路。当前正处于春天前的冬天,我们不要惊慌,而要感谢这个冬天,它将使中国不锈钢业变得健壮。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变得健壮,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符合、利用国家政策;二是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不能犯战略性错误;三是制订积极灵活的营销策略,市场就是上帝。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