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钢铁 有色 煤炭 煤化工 石油 农产品 钢联数据 工程 招标 钢银电商 搜搜钢 及韵物流 国际 海运 期货 指数 技术 钢厂 会展 研究 快讯

入世与21世纪特钢精品战略

宝钢集团五钢公司谢蔚经理谈五钢

2002-08-2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经济转轨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更加开放,本国高附加值的特殊钢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众矢之的”。“入世”对我国特钢产生的巨大影响,不止在于强手压境,特钢竞争趋于白热化,更深远的影响是对中国特钢提升核心竞争力、向世界先进水平加速发展的极大促进。
    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在中国特钢发展史上有过历史作用,在未来发展中,更应承担其历史的责任。本文通过特钢世贸环境的分析以及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的若干问题探讨,扼要介绍了五钢公司建设特钢精品基地的战略构思。
    1、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概况
    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钢五厂。建立于1958年,到1996年已发展成年产钢150万吨,钢材100万口屯年销售额47亿人民币的特钢企业。1998年进入宝钢集团,改名为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目前是宝钢集团中唯一的特钢长型材生产企业。
    2001年本公司的钢产量为188.8万吨(其中电炉钢74.95万吨,转炉钢113.85万吨);钢材产量为121.6万吨(其中优特钢64.5万吨):年销售额为47.93亿元。
    2、特钢世贸环境与“入世”对策
    2.1特钢的供需态势
    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当钢的人均总需求量开始逐渐减少时,合金钢的人均需求量却在不断增长。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合金钢材占其钢材总量比例为10?15%,其中德国为19.1%,日本18.5%,意大利15.6%,而中国仅占3?4%。本世纪是我国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化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入世”,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合金钢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市场
    有关资料显示,世界特殊钢市场容量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正在不断扩大,当前世界特殊钢材的年贸易量已达1400多万吨。钢铁强国均瞄准了各类高附加值特殊钢产品的市场,加强了产品的研究和开发。2000年日本特殊钢的产量约为1800万吨(其中电炉钢约600万吨,占30%;转炉冶炼的特殊钢约1200万吨,占70%),特殊钢材产量为1580万吨,在钢铁产品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日本特殊钢材的年出口量仍维持在400~450万吨,占世界特殊钢市场份额约30%(居第一位);其它如德国、法国、瑞典、比利时、英国也都以占领国际市场为目标,这5个国家在国际市场共占有60%份额(其中德国占20%,法国占12%,瑞典占11%,比利时一卢森堡占9%,英国占8%)。相比之下,我国的特殊钢基本上是国内市场, 出口量仅占总量的2%左右,出口品种大多是优碳钢、合结钢等一般特钢材。
    ●国内市场
    按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汇总资料:2001年全国特殊钢材的生产量约880万吨(不包括一般碳结钢),其中合金钢材为447.9万吨,分别占全国钢材总量的6.5%和3.4%。从钢种大类看:去年合金结构钢、合金弹簧钢、轴承钢、不锈钢、合金工具钢及高合金工模具钢等,材的产量均有较大增长。其中:轴承钢近三年持续大幅增长,2001年全国轴承钢材的产量为84万吨(增幅约22%),已达国内市场容量,致使轴承钢材价位一跌再跌:不锈钢材的产量为43万吨(增幅约19%,未含地方小企业的产量),仍远远刁<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增长.全年进口不锈钢材高达167.76万吨(进口量最大的是板卷),国内不锈钢的表观消费量约达210万吨(已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国)。
    从品种大类看:据特钢协会对系统内的统计,2001年优特钢型材(棒、线)的产量约为620万吨(约占全行业总产量的69%),板、管、丝、带、锻件的合计产量约260万吨(约占全行业总产量的31%)。
    目前,国内特钢就总量而言,供需大体平衡。其中:一般通用特钢产品已供大于求;而高附加值的特钢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能不足,或品种质量、性能达不到用户需求),这部分特殊钢材“九五”期间的年需求量约250万吨(其中年进口约120~150万吨);据有关部门初步预测:“十五”期间(2005年)全国特钢材需求量约1000万吨(不含一般碳结钢),其中合金钢材约为800万口屯,而合金钢中高附加值产品的年需求量将达300?350万吨(未含板材)。
    2.2特钢世贸环境
    中国加入WTO后,钢铁工业成为第一个全面开放的行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一体化,使国内特钢经营环境的变数更多,竞争更为复杂、激烈。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内特钢面临最大的变数和竞争,来自于国外“洋货”的进口冲击。尤其是上述提到的特钢高附加值产品,国内虽有较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和缺口,但就全球范围来讲,生产能力也已过剩,入世后,必成为国外强手重点争夺目标。国内特钢市场能否稳定运行、有效化解进口冲击,主要取决于国内企业提高技术能力、调整结构的进展程度。
    (2)国内特钢面临“两个市场”的双向压力,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业内人士认为:受全球特钢资源过剩影响,钢材价格被逼在低位运行,国内特钢价格也受一定影响。入世后,“以更低的生产成本,提供质优的产品”必然成为特钢竞争的根本落脚点。
    (3)国内特钢面临品种、质量、价格、服务以及交货期等全方位的挑战。由于入世后,将有更多的世界级品牌涌入中国市场,为此,企业的竞争也将是品牌之争。正如国际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先生所讲:未来中国市场运作的主导趋势是“一流企业做品牌、定规则(如:微软、IBM等);二流企业做产品、忙推销”。
    2.3 “入世”对策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已正式成为世贸成员。面对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特钢更激烈的竞争,作为国内特钢长型材主要生产企业,五钢公司应遵循“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指导思想,充分把握21世纪前10年,尤其是“十五”期间(“入世”的过渡时期),以提升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1)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三高”产品
    按国家“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长线、增产短线”的总量调控原则,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工艺装备,提高新产品、新材料科研开发能力,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的特钢产品(特别是市场需要而国内又不能生产,或产能不足的高档次特钢“短线”产品),有效压缩低档次的“大路货”产量,从根本上解决总量过剩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以实现特殊钢产品的跨跃式发展。
    (2)调整工艺结构,确立产品优势
    立足21世纪凸显的主流竞争??品牌与生产成本的热点,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核心,优化工艺结构,改造传统流程: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和低成本运行的双重战略,兼容并蓄形成特钢高品质、低消耗的产品优势。
    (3)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深加工制品
    参照国外特钢经营模式,通过钢材延伸加工和制品化,开发精加工的、接近用户使用形状或使用性能的“近终型”产品,以及金属制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钢材市场的销售通道。
    (4)建设生态型的特钢精品基地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署,在特钢精品基地建设中,要积极开发资源节约化(节约能源、发展节约合金元素的合金钢)、废物资源化、环境无害化的先进合金钢及其“绿色”新工艺,只有真正地做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实现的基础。
    3、特钢企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探讨
    根据国外特钢发展趋势和经验,走集约化、专业化分工的道路及其带来的优势已世人瞩目,无可非议(如:世界闻名的特钢生产和出口国一瑞典,他们的SKF公司专业生产轴承钢、Uddeholm专业生产工模具钢、Avesta专业生产不锈钢……)。但也有人认为: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很成熟,与国际完全接轨有一个不断完善过程,中国特钢行业专业分工很难一步到位,应有既尊重历史沿革,又着眼未来发展的过渡性方略。
    特钢企业当前的竞争,实质上是新一代生产力的竞争。如何适应中国国情、适合老企业厂情,理顺投资方向,选择合理投资强度,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合理布局,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以下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重点探讨:在特钢长型材技术改造中,有关王艺结构适应性调整和相关技术应用的若干问题。
    3.1有关特钢长型材的流程格局优化
    3.1.1 基本思路
    面队特钢的严酷挑战和特钢边际效益的锐减,本公司当前结构优化、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将以国内外有前景的市场为导向,尽量避免低档次产品的“消耗式”竞争,面向国内短缺、进口的特钢市场、面向国际市场,立足于满足特钢精品的三个“精”:
    ①产品质量上的“精”??内在质量达到高纯度、高均匀性、高性能,表面、尺寸达到高精度,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合金钢精品;
    ②社会需求上“精”??钢材更大程度地延伸加工(“毛料精化”),开发接近用户使用状态的“近终型”金属制品;
    ③工艺结构上的“精”??理顺流程布局,减少多余环节(如:多火次加热等)。通过工艺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优化,使主力生产线的流程布局更加合理、先进;并使企业对特钢供求变化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
    3.1.2基本格局
    针对本公司产品定位和原有装备条件,工艺结构优化后的基本格局:将按产品的专业化分工,形成兼顾特钢“经济规模”和高合金钢“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连铸(一火成材)”和“模铸(开坯成材)”复合型流程格局。
    ●从社会专业化分工考虑:做到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根据本公司特定条件,适宜于生产伞90以下中小规格型材;于是,公司热轧系统工艺结构优化的着眼点定位在Φ5-90mm组距,以合理的投资强度,把这档组距的轧材“做高、做强”。
    ●从公司内部的专业分工考虑:
    对量大面广的、能用“连铸”生产的特钢品种(中低合金钢),采用“超高功率大电炉一精炼一连铸一连轧”高效、低耗的短流程工艺,以形成高质量、低成本的经济规模;对于部分暂时难于连铸的、难变形的高合金钢和特种金属材料,以及其它多品种、小批量的特殊钢,则采用现有“小电炉(30tAC炉),+炉外精炼(40tLF/V)或经特冶(真空感应、真空自耗、电渣)一模铸一初轧(中800初轧机)或锻造(开坯或成材)一特殊产品轧机(横列式重组整合广的生产流程,通过原有装备的局部改造、技术升级,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镍基合金(超合金)、钛合金和高合金工模具钢进一步“做高、做强”,以塑造五钢有特色的国际品牌。
    以上二种流程的分工,使产品专业化各有侧重、协调互补,既能形成高效化的“经济规模”,又能兼顾高合金钢“多品种、小批量”工艺要求。
    ●特钢长型材市场需求中,量大面广的是中低合金钢(如轴承钢、汽车结构钢等),高合金钢的总需用量并不大,且钢种牌号多、品种规格多、合同批量小、工艺装备复杂。当前,国内特钢企业若纯粹搞高合金钢,风险极大;同时特钢生产没有经济规模,大投入若不能大产出,企业难以分担固定成本;为此,特钢企业的产品范围(包括钢种大类和规格组距)需有合理的复盖面,产量才能维持适度规模??这对以“做高、做强”高合金钢为目标的特钢企业,及其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经营战略取向。
    3.2有关特钢的铁源优化
    近年来中国电炉钢迅速发展,废钢资源(特别是优质废钢)日益短缺,大宗废钢来源复杂,有害杂质元素不断积累(如:铅、锡、铜等,难以氧化去除),对特钢纯洁度必带来不利影响:鉴于钢材价格持续下滑,而优质废钢和电价仍居高不下,加之市场低迷等原因,致使我国以电炉作为主要冶炼手段的特钢企业,盈利能力极为脆弱,经营效益每况愈下。
    电炉钢厂还面临着“长流程”企业的严峻挑战。当前,国外“长流程”生产的特钢已占特钢总量的60%左右(日本更高,约占70%)。特钢长型材中量大面广的钢种均可采用“高炉供热铁水一转炉+炉外精炼一连铸一连轧”生产(日本某些钢厂早已用转炉工艺生产轴承钢);国内重点普钢企业的转炉都已配备了RH和LF等炉外精炼手段,目前已有约*30%优特钢产品(主要是碳结、合结钢类:其中合金钢约占*20%)被普钢企业和地方企业以低成本、低价格的绝对优势所占领。
    为此,铁源问题己成为特钢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严重障碍,也将成为短流程钢厂生存
    发展的潜在危机。
    3.3有关特钢连铸技术的优化
    “以连铸为中心”,实现“连续化、高效化、短流程”的技术方针,在国内已提出多年,但目前我国的合金钢“连铸比”仍不到10%,某些老特钢企业连铸比则更低,而日本特钢“连铸比”和“一火成材比”均已超过80%。
    特钢生产当前还难以达到“全连铸”(如:高合金工模具钢、高速钢、马氏体不锈钢、做滚动体的高要求轴承钢和特种合金等,以及批量小、连铸生产不经济的产品),在国外也仍保留部分“模铸”。 但国内特钢生产中,量大面广的可以连铸的钢种,又往往因为品种、质量以及用户的特殊要求,和企业自身连铸坯断面尺寸的制约,钢材质量波动较大,或需很大的变形压缩比(如结构钢,用于“奔驰”车要求压缩比≥9,“菲亚特”车要求≥8,“沃而沃”车要求≥7,而国内产品实际压缩比≥15,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这与国内当前炼钢的纯洁度、连铸坯组织均匀性有关,并与连铸的相关技术和操作水平直接相关。
    为确保特钢连铸坯成材质量,近年国内外对采用“大断面(连铸坯)”和“大压缩比”的讨论颇多,但从工程投资角度需花很大代价。国内企业当前除了需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开发工艺软件外,还应对现有连铸设备进行技术优化??采用当今国外特钢连铸已成熟的最新技术,才能使特钢连铸取得更快发展。
    4、建设特钢精品基地的基本构想
    4.1五钢公司的战略定位
    本公司将充分发挥四十多年来研制、生产国防军工领域(航空、航天、舰艇、常规武器等)和民用领域关键材料,所积累的技术、人材、品牌及现有装备基础的优势,审时度势,加快特钢精品基地建设,加速淘汰落后工艺及装备,调整优化工艺流程、技术装备,形成规模效益化、质量高档化以及产品深加工化的专业生产线,逐步转向优势品种的集约化生产,力争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特钢精品基地。
    战略目标
    ●主导产品
    品种一以特殊钢长型材为主(棒、管、丝、带、异型及锻件);
    晶牌一形成“六大”特钢精品(使原有的优势品种:轴承钢、汽车用钢、不锈钢以及高附加值的高合金模具钢、镍基超合金、钛合金进一步“做高做强”,创立国际品牌)。合金比达到70%以上;高合金比达到20%以上;深加工比达到16%以上。
    ●技术定位
    特钢精炼比达到100%;
    特钢连铸比和“一火成材比”由目前40%左右提高到70%以上;
    特钢综合成材率由目前82.5%提高到90%以上;
    特钢综合能耗≤850kg标煤/t。
    ●质量定位
    轴承钢达到世界王牌瑞典SKF D33标准及实物水平;
    汽车用钢达到德国大众、美国通用企标及国外实物水平;
    不锈钢达到瑞典Sandvik企标及实物水平;
    工模具钢达到瑞典伯乐一Uddeholm(“一胜百”)企标及实物水平;
    镍基超合金达到美国GE公司企标及ALLVAC实物水平;
    钛合金达到美国波音公司企标及ALLVAC实物水平。
    ●环境保护
    执行工S014000环保管理体系,确保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新上项目达到国际标准;厂区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成为蓝天绿地的钢厂。
    4.2“三线四部”构思框架
    ●三条主线
    ①轴承钢、汽车用钢为主的合金钢棒材专业化生产线(原引进)100tDC炉+100tLF+100tVD→连铸(原引进5机5流方坯)→(改造沪昌)连轧机组成材;
    ②新建不锈钢为主的合金钢线棒材专业化生产线(盘卷为主)(引进)60tAC炉+60tAOD×l,VOD/VD×1,LF×1→连铸(3机3流方坯)→全连轧机组成材;
    ③镍基超合金、钛合金及高合金工模具钢等高合金钢专业生产线以原本公司开发、生产军工材料建立的“特冶”(真空感应、真空白耗、电渣),以及原有小电炉、初轧、锻造和横列式轧机为基础,通过填平补齐,优化配置,形成难变形、多品种、小批量的高合金钢专业生产线。
    以上三条主线形成年产钢113万吨,一次材100万吨规模能力。
    ●四个产品深加工部
    即:表面高精度的银亮棒(含丝)加工部:高附加值的钢管加工部(不锈、耐蚀合金为主):精密冷带加工部(以高合金、高附加值的精密带为主);钢材制品化深加工部(主要延伸加工不锈钢、轴承钢以及汽车用钢等有关制品)。

相关资讯